Page 11 - 盐城市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宣传合集
P. 11
村交通不便,120 救护车开不进去,耽误了救治。“新型农村社
区选在哪里很重要,现在农村老人居多,选址一定要针对实际,
尊重农民的生产、生活习惯和需求。”戴源说,“不能盖错房,不
能用错地,要尽量选择在原村相对集中居住的毗邻区域,远离‘三
高’:高铁、高速、高压线,靠近‘两道’:国道、省道,不仅让群
众留得住乡愁,还要让群众靠近田、贴近厂、临近路,生产生活
方便。”
在梅苏村,戴源察看了不同时期三种不同形态的农房:2008
年建的联体别墅,2013 年从节约土地角度建的 7 栋多层楼房,
去年新建的两层联排新农房。群众讲,联体别墅是商业开发,买
不起;多层生产生活不方便,年纪大了爬不动,情愿住车库,也
不想上楼。历经几轮摸索,这次新建的,群众都比较满意。戴源
说,农房改善事关农民切身利益,群众的“小事”就是干部的“大
事”。从脑中“一张蓝图”,到眼前“一幅实景”,里边有很大学问,
一定要用心、用情,把好事做好、实事做实。
收成村 90 平方米的房子,设计院一开始考虑到要保证 3 个
卧室,楼下没有设计卫生间,县镇干部在实地察看中觉得,老人
一般住在楼下,使用卫生间很不方便,及时修改了户型方案。
戴源说:“这些细节,看似小问题,但如果不充分考虑群众
生产生活实际需求,就会影响农房改善的大局。”看到有些新社
区房型较大,戴源问村组干部,“四类人群”是怎么安置的。看到
有些房型设计很好看,但阳台没有封闭,戴源说,“雨水可以直
接打到房间,不如统一封起来。”走进大桥镇大桥村居住点正在
装修的新房,戴源掏出手机,数着地板算起了房间与客厅的面积,
—— 6 —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