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80 - 盐城市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宣传合集
P. 80
色镇,特庸有着多年的蚕桑种养历史,而王村更是被誉为“华夏
蚕桑第一村”。
“蚕桑是我们的特色产业,全村 90%以上家庭都以种植蚕桑
为主。一开始村民不愿意搬迁新社区,都怕养蚕不方便了。村里
在建新型农村社区时,在小区附近都专门规划了养蚕专用生产用
房,免费租借给村民使用。新蚕房宽敞明亮,设施齐全,很受村
民欢迎,吸引很多村民主动搬进新社区。”王村党总支书记金文
奎告诉记者:“我们村新型农村社区主要特点是产居融合。”
盐城市在推进农村住房改善过程中,不但激发了农民建新房
的热情,而且盘活了土地资源,带动了产业发展,进而促进了农
民就地就近就业。
田成方,树成行,渠相通,路相连。在这样的环境里,王村
让农民既享受到“乡村都市”的生活,又保留了原生态的生产方
式,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创业。该村共有 7500 亩耕地,其中栽
种了 7000 亩湖桑,村里有蚕桑大户 300 户。蚕桑产业是该村的
经济支柱,通过栽桑养蚕和桑苗嫁接,村里建起了蚕丝被、桑葚
酒、桑叶茶等加工企业,每年 5 月中旬还发展了桑葚采摘旅游业,
每天接待约 2000 人次游客。村民人均 2.9 万元的年收入也大多
来源于此。
据了解,盐城市在村庄规划布局选址时与乡村产业园区充分
结合,让新型农村社区附近尽量都有一个产业园区支撑,把搬迁
群众融入产业链条中。2018 年 9 月以来,新建的新型农村社区,
靠近工业园区的有 68 个、农业园区的有 88 个、旅游园区的有 8
个。
—— 75 —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