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4 - 盐城市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宣传合集
P. 44
老房子拆后政府给了七万三,自己又添了 4 万多。”赵秀英说。
“再添 4 万多是否有压力?”记者问。
“没有压力,老伴之前在镇上的劳动服务所工作,退休后每
月有 3000 块钱的退休金,我们平时打零工,一年还有三四万的
收入,没有经济压力。”赵秀英回答。
充分尊重群众意愿,是盐城农房改造工程的首要前提,对暂
时不愿意搬迁的农户同样给予充分尊重。记者走访发现,距离新
房 100 多米的不远处,还有几户老房子,这里住着还没有搬进新
房的村民。
肖广银和朱巧銮夫妇就一直住着上世纪 90 年代自建的 160
平方米的老房子,之所以一直不愿意搬进新房,主要有两个原因,
一来觉得老房子挺好的,住得有感情了不舍得走,二来是对新房
究竟建成什么样心里也没底,就想先看看。
“现在看到那边建的这么好,也很心动,打算换个 120 平方米
的房子,等二期建好明年开春就搬过去。”肖广银说,由于新房相
比旧房面积减少,县里会退还一些钱,如此还可以贴补装修费用。
盐城市农房办负责人介绍,根据之前的摸底调查,盐城市共
有 45 万户农户有改善农房意愿。但随着一批新型农村社区建成,
还会新增更多有改善意愿的农户,“只要农户有需求,我们将全
力推动他们的农房改善。
村民自家门口就业
如何让农民群众住得好,日子过得更好,在推进农房改善进
程中,产业发展有着强大的吸引力,许多农户因产业兴旺带来的
“家门口就业”而获得更多实惠。
—— 39 —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