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8 - 盐城市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宣传合集
P. 48
代建、联建、自建等多种建设方式,邀请村民代表全程参与工程
质量监督。通过科学的设计,减少农户居住时的尴尬与不便。
针对各县(区)实际情况,盐城不搞“一刀切”。市自然资源
和规划局宋迎春介绍,“根据不同地域农房质量、经济实力、环
境特点等因素,我们采取引导进城入镇、老村提升、新老结合、
新建新型农村社区等模式改善农民居住条件。”
谈及新型农村社区的布局规划,盐城市委副书记陈红红说,
“必须做到镇村布局规划、产业发展规划与土地总体利用规划‘三
规合一’。”按照“搬得出、留得住、能致富”的要求,新型农村社
区都努力做到“靠近田、贴近厂”,远离高铁、高速、高压线,靠
近省道县道。新建的 197 个新型农村社区中靠工业园区的 68 个、
农业园区的 88 个、旅游园区的 8 个。
在射阳县王村的新城蚕丝家纺有限公司,记者采访到了电商
负责人徐云。她说,“农房改善之后,农民愿意在家里呆着,我
们招工也比以前好招多了!”
“六通十有”建新村 产业发展聚民心
“两层联排、自带院落、白墙黛瓦、绿树繁花”,这是如今盐
城新型农村社区面貌的真实写照。漫步在盐城的新型农村社区的
街道上,便民超市、卫生室、图书馆、篮球场等成了“标配”。在
建湖县徐王村,路边装的是太阳能灯,垃圾处理也实现了城乡一
体化;在盐都区佳富村,农户可以选择购买光伏瓦,不仅可以免
费用电,还能实现增收……该市在通路、通电、通水、通电话、
通网络、通有线电视“六通”的基础上,把有村口标识、绿化亮化、
垃圾箱池、公共厕所、污处设备、文体场所、公交站点、电子监
—— 43 —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