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18 - 盐城市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宣传合集
P. 118
收。
合理配置公共设施。推进新型农村社区扩大规模,一般控制
在 300-500 户,通过规模化降低建设成本,提升配套标准。按照
“量力而行、适度超前,集成共建、功能叠加”的原则,要求集中
度较高的农民新型农村社区,在通路、通电、通水、通电话、通
网络、通有线电视“六通”的基础上,把有村口标识、绿化亮化、
垃圾箱池、公共厕所、污处设备、文体场所、公交站点、电子监
控、消防设施、服务中心等“十个方面”作为最基础的设施配套到
位。推行建湖、射阳污水处理规模化建设、一体化推进、专业化
管理模式,新建新型农村社区内污水应收尽收、管网应接必接,
就近接入镇域污水处理主管网,实现规范运行、集中处理。鼓励
各地采取“10+N”方式,统筹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
建设。尊重当地风俗习惯、风土人情,将会堂、文化礼堂、文体
活动中心、居民办理民俗宴会厅等功能叠加起来,统一建设多功
能会堂,并设置在一楼方便群众。
在射阳县洋马镇贺东村,万亩菊海的核心区附近,新型农村
社区三期工程已经完工。“按照标准,村里共搬迁 200 多户,目
前已有 70 多户入住新型农村社区。”贺东村主任吴玉兵介绍,以
前村民都住得分散,现在住进新型农村社区后,土地流转更集中
了,村民也大多脱离土地,变成“花农”。
清理资产,管理物业,治理社区
坚持问题导向、重点突破,同步加强党建、社会治理、物业
管理等工作,推动公共空间形态重构。
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。结合农房改善,大力推进农村集体
—— 113 —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