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64 - 盐城市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宣传合集
P. 64

史上在农村进行的种种投入的边际效应会递减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因此,如果没有市级层面的统一规划来推进是做不好的。农


                民手里虽有宅基地但没有土地,因此他们的资产没有办法增值,

                只有政策变化了才能增值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解决农民改不起的问题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《21 世纪》:有的地方建设了五六层的高楼,为何盐城坚


                持只建二三层的农民房,并且没有大规模的聚集单元?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戴源:有同志提出建平房,但这样达不到节约土地的目的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在实地调研中去过一个地方,那里新农村建设搞得挺好,

                但 2008 年建的房子至今还空着,一问才知道那是开发商盖的,


                农民买不起。但为何会建了高楼?那是因为之前为了节约土地资

                源,执行了万顷良田工程,于是盖了 6 层公寓楼。当地一个住车


                库的老人说出了实话,不想往上爬。所以,改善农房是好的,但

                不能“盖错房”,2-3 层最适合农村实际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,有的基层在推进工作时,只是为了完成上级任务,碰

                触到了用地红线,事情做了但规划没及时调整,这就是用错了地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,规模要适度,要让公共服务有效覆盖,一个集中居住

                点 300-500 户是最合适的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四,无论是县区、村镇还是百姓,必须坚持“农民少(不)

                出钱、村镇不负债、县区能承受”的基本原则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五,房子的质量要有保障,必须经得起检验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《21 世纪》:如何在执行过程中完成上级任务不跑偏?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戴源:按照省委的精神测算,盐城需要完成 7 万-8 万户的住

                房改善。市级层面入户调查显示,真正想利用这次政策机遇改善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—— 59  ——
   59   60   61   62   63   64   65   66   67   68   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