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60 - 盐城市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宣传合集
P. 60
农村资产的股份化改善
农房改善,带来了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彻底改变。
农户选择搬进新居,由于土地整理和规模流转,二轮承包地
四址边界不再像历史上用“田埂”明确。因此,农民的权益如何保
障,集体资产如何分配成为了事关农户根本利益的现实问题,这
也是盐城审慎推进这一工作的根本原因。
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获悉,以建湖县树新村为例,
2019 年 4 月完成了 578 户的拆迁,通过宅基地复垦和土地平整,
耕地面积从 5000 亩增加到 6000 亩,土地质量等级从 5 等提升到
4 等,村集体按照每亩 900 元(相比之前翻 1 倍)的租金全部流
转给市级某企业,发挥了土地的规模经营效应,村集体收入因此
增加 90 万元/年,贫困村也因此摘帽。
阜宁县委副书记吴启标告诉记者,形成规模后还可以实现土
地增值收入。通过将县城周边镇区实施农房改善所新增的建设用
地指标,在县城规划区内集中办理土地征收手续,将集体建设用
地征收为国有建设用地后再行出让,所取得的土地增值收益用于
农房改善项目建设,目前已收益近 1 亿元。
农房改善,如何确保百姓能有持续的非财产性收入?盐城的
做法在于,新型农村社区选址与乡村产业园融合,实现就近配套。
盐城市政府副秘书长陈锋介绍,新社区的选址要远离“三高”
(高铁、高速、高压线)、接近“两道”(国道、省道),并且靠
近田、贴近厂、临近路,尊重农村的生产方式、生活习惯和需求。
以养菊的射阳县阳马镇贺东村和养桑蚕的特庸镇王村的新
社区看,土地流转得以形成连片的万亩土地,以此形成的产业可
—— 55 ——